信用卡诈骗罪金额认定五万

|1人回答 | 浏览39次

律师回答

信用卡诈骗罪的金额认定通常是根据被告人实际操作的金额来确定。如果涉案金额在五万以下,一般认定为轻微;如果超过五万,可能被认定为严重。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一般性的指导,具体金额认定还需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被告人的行为动机、实施手段等。因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辩护意见,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被告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8修正)

第五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第八条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信用卡诈骗罪 金额认定 案件情况 律师辩护 被告权益

法律咨询

公司偷税漏税,总经理需要承担责任吗
已解答 | 浏览0次|
在公司偷税漏税案件中,总经理可能需要面对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和公司政策,总经理对财务和税务事务负有监督责任。如果发现有过失管理或故意忽视税务义务的情况,可能会被追究责任。因此,总经理应该及时寻求法律咨询,评估个人的法律责任,并采取适当行动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死刑由谁执行
已解答 | 浏览0次|
死刑通常由政府的执法机构或特别指定的执行小组执行,确保符合法律程序。执行过程必须公正,可能有证人和法医团队在场。有些国家有专门训练的执行人员,而其他依赖执法机构成员。
现役军人配偶能否构成破坏军婚罪的主体
已解答 | 浏览0次|

根据中国《刑法》相关规定,构成破坏军婚罪的主体是指故意破坏他人军人夫妻关系,导致严重后果的行为人。而对于现役军人的配偶是否构成该罪的主体,需要综合考虑其行为的情节和后果。如果配偶的行为明显具有破坏夫妻关系、损害军人履行职责等后果,并且有明确的故意,那么其可以构成破坏军婚罪的主体。但是具体是否构成罪行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抽逃出资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已解答 | 浏览3次|

抽逃出资罪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利用种种手段逃避追究其犯罪责任,并且成功地逃避了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告人存在逃匿的客观事实,例如脱逃、隐匿等行为;二是被告人逃避刑事责任的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可能受到刑事追究而故意逃避。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抽逃出资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伤害罪要负什么责任
已解答 | 浏览1次|
故意伤害罪是指当事人故意实施行为,导致他人身体损害或健康受损的犯罪行为。根据不同的情节和后果,责任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需承担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具体的刑罚取决于案件的严重程度、被害人的伤势情况以及犯罪人的前科等因素。律师在这种情况下的工作是为被告提供法律辩护,争取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

推荐法律知识

近亲结婚的法律禁忌与在校大学生婚姻的合法性探讨

近亲结婚的法律禁忌与在校大学生婚姻的合法性探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结婚必须完全基于男女双方的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施加强迫,也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涉婚姻自由。

已解答 浏览0次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同居合法吗?解读《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同居合法吗?解读《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对于尚未达到法定婚龄者而言,同居并不属于违法行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仅针对结婚年龄设定了清晰的准入门槛,而并未对同居关系做出强制性的规制要求。即,若与此类未达法定婚龄者进行同居生活,则会被视为违法行为。···

已解答 浏览0次
跨省结婚证申请与表兄妹登记结婚的注意事项

跨省结婚证申请与表兄妹登记结婚的注意事项

跨省结婚证办理方式是: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当事人结婚申请后,应当对结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对于符合结婚条件···

已解答 浏览0次
同姓但无血缘关系的人能否结婚?哪些情况不予登记?

同姓但无血缘关系的人能否结婚?哪些情况不予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已解答 浏览0次
结婚法律中的疾病限制与条件解析

结婚法律中的疾病限制与条件解析

患性病者除自己受痛苦外,还传染及他人,危害极大,所以禁止结婚。患有其他类型的传染性、遗传性疾病而未治愈的,也应禁止结婚。因此,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通常就是上述的四种,但新施行的《民法典》中并未···

已解答 浏览0次
养兄弟姐妹结婚合法吗?未婚同居算什么?

养兄弟姐妹结婚合法吗?未婚同居算什么?

依据相关法规,养兄妹订婚属于合法行为。法律规定仅限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缔结婚姻。因此,只要当事人不存在法律所禁止的其他结婚情形,诸如尚未达到法定婚姻年龄或涉及重婚等问题,均可自主决定进行···

已解答 浏览0次